摘要 K金的“K”是外来语“Karat”一词的编写,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:Karat gold(即K黄金),“AU”或“G”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(即含金量)的符号。K金(或开金)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。
K金的“K”是外来语“Karat”一词的编写,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:Karat gold(即K黄金),“AU”或“G”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(即含金量)的符号。K金(或开金)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。K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、成本低,又可配制成各种颜色,且提高了硬度,不易变形和磨损。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、22K金、18K金、9K金等。我国市场上最多见的“18K 金”,其含金量为18×4.1666=75%,饰品上应打上的印记为“18K”或“Au750”/“G750”。
K金的计量方法是:
纯金为24K(即100%含金量),1K的含金量约是4.166%。用“K”来计算黄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角豆树。角豆树开淡红色的花,结的豆荚长约15厘米,豆仁呈褐色,可制胶。这种树无论长在何处,所结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样,所以,古时候人们把它作为测定重量的标准。久而久之,它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,以用来测量珍贵、细微的物品。那时钻石和黄金的计量也使用这一单位,也就是“Karat”。直到1914年,国际上才把“Karat”规定为标准。
大家了解了K金的含义和计算方法,那么也就不难知道K金有多少种了,按国际标准,K金分为24种,即IK到24K。不过,作为首饰用的K金种类还不到这些,世界各国采用的首饰材料都不低于8K。这样,实际上真正算作首饰用的 K金种类是 17种。
在这17种K金材料中,18K和14K是使用最多的,它在各国首饰业中都是主要首饰原料。为了丰富各种K金的表现力,国外在含量标准不变的情况下,调节其它合金配比系数,合成色彩各异的K金。据日本著名的首饰杂志《宝石四季》报道,2013年黄金的配比有450种,最常用的有20种,例如,14K中有6种:红色、红黄色、深黄色、淡黄色、暗黄色、绿黄色;18K中有5种:红色、偏红色、黄色、淡黄色、暗黄色。
K金的特点是什么??
黄金的特点之一就是延展性高,所以难以镶制出各种精美的款式,尤其当镶嵌珍珠、宝石和翡翠等珍品时容易被丢失。因此,人们在黄金中加入少量银、铜、锌等金属以增加黄金的强度和韧性,这样制成的金饰,又称K金。
K金可以根据需要配制成各种颜色,在国际上流行的K金首饰各种颜色都有,大家常见的有黄色和白色。黄金中混入25%的钯或镍,就会成为白色,组成它的主要成份还是黄金,这的叫法就叫白K金。
就科技水平而言,还无法提炼出纯度达100%的纯金材料。因此,标示金制品中纯金含量的金位标准K,一般是将纯金称为24K金,但它只是在理论上含金量为100%,其实并不存在。所以国家标准中,商家标示黄金饰品的含金量一律不得使用“24K金”的不规范标准方法。既然称纯金为24K,即理论上的含金量为100%,则1K即代表金制品含纯金占1/24,约4.16%。18K金代表含金量为18/24,也就是含纯金75%,其余的为其它的材料如银或铜。
俗话说“金无赤足,人无完人”,一般黄金饰品中都含有其它金属。对于黄金制品含金量的成色问题,国家标准有很明确的规定,即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饰品必须挂牌标明其含金量和重量。黄金饰品的重量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。其含金量应该使用“K金”(不含24K金)、“足金”(含金量不少于99%)、“千足金”(含金量不少于99.9%),不得使用“千足纯金”、“纯金”以及实际上不存在的“24K金”等不规范的标准方法。
注:在现实中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,成为"100%",但实际含金量为99.99%,折为23.988k。
k金的纯度标准:
各K金含金量分别为(括号内为国家标准):
8k=8*4.166%=33.328%(333‰)
9k=9*4.166%=37.494%(375‰)
10k=10*4.166%=41.660%(417‰)
12k=12*4.166%=49.992%(500‰)
14k=14*4.166%=58.324%(583‰)
18k=18*4.166%=74.998%(750‰)
20k=20*4.166%=83.320%(833‰)
21k=21*4.166%=87.486%(875‰)
22k=22*4.166%=91.652%(916‰)
24k=24*4.166%=99.984%(999‰)
注意:24k金常被认为是纯金,成为"100%",但实际含金量为99.99%,折为23.988k。